IT+公益 下一个“风口”?
近些年来,迅猛发展的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,受惠的人群也包括了残障人士,如今盲人也能通过手机打到车,甚至预订到KTV包房,不仅仅是残障人士,公益事业的创新升级也趁着互联网的“东风”扬帆起航。
前天,第一届中国信息技术公益联盟峰会在深圳召开,峰会上还发布了《2016中国信息技术公益发展白皮书》。记者在白皮书上看到,借助互联网平台,公益组织得以筹集更多善款;借助系统升级和改造,善款流向清晰可见。IT技术,会否就是公益的下一个“风口”?
《慈善法》来了 IT助推公益
抢红包,恐怕是亿万中国人乐此不疲的事儿,那盲人也能抢么?答案是能!
在峰会中的一个小环节,所有与会人员闭上眼睛,听从一位盲人工程师的讲解,下载语音软件、打开手机的辅助功能,仅凭听觉和触觉就抢到了QQ群里红包。IT技术的进步,使得盲人拥有了另一种“光明”,而探索IT+公益的无限可能,也是这个跨界峰会的主题。
本届峰会是全国首个信息技术公益主题峰会,聚集了腾讯、阿里巴巴、微软(中国)等知名科技公司,以及恩派、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等公益组织,对IT+公益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度跨界对话。
峰会将2016年定义为“中国信息技术公益元年”,来源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。慈善法突出强化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义务,同时还将互联网发布募捐信息的方式明确划入了公开募捐的范围。
对此,业内人士解读,慈善法将加速了IT技术对公益组织的渗透和影响,比如通过搭建网络查询系统,公众将可随时监督和推动公益组织的信息公开透明;通过公益组织上云服务将可缓解公益平台的访问流量峰值压力,未来每个组织和个人将更便捷参与公益活动。
互联网技术会否是公益事业创新升级的下一个“风口”?在峰会上,主办方腾讯志愿者协会、腾讯云、深圳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宣布,中国首个信息技术公益联盟成立,并发布《2016中国信息技术公益发展白皮书》,白皮书中罗列了33个近年来IT+公益创新案例。
公益组织内部管理症结待破
借助互联网,公益事业已经步入快车道。8月24日,民政部公开了腾讯公益、轻松筹等13个首批互联网众筹平台,这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募捐将进入规范管理轨道。
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技术总监刘永亮介绍,公益事业目前存在有几大瓶颈,首先是公益组织在中国起步较晚、规模小、分散,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。而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,打破了资源配置和信息不对等的瓶颈。
不过,就目前而言,互联网募捐向上开拓的空间极大。在峰会现场,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专家明宏伟在分享案例时介绍,中国社会捐赠总额占GDP的比值是0.16%,欧美国家社会捐赠占GDP值在1%~2%,差距比较明显。而2015年财年阿里巴巴零售交易总额达到了3万亿元,如果将此当做电子商务平台产生的GDP,按照0.16%的比例,应产生48亿元网络捐赠数额,但实际情况是2015年所有网络捐赠平台总额大概是10亿元,这个比例只有0.03%。
其次,也是最重要的难题出现在公益组织内部管理上。据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公益慈善信息透明度调研报告,国内公益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透明度最差。刘永亮说,“如果借助互联网平台,所有的报销流程和项目都能通过系统来管理,不仅提升了执行效率,更增加了透明度,以便于公众监督”。
账目不清机器太贵 IT技术对症下药
针对公益事业目前存在的“痛点”,技术人员正在尝试对症下药,并付诸诸实践。
在公众最为关心的公益组织账目不清的问题上,白皮书记载了个人记账应用“随手记”的实践案例。
“随手记”为公益组织搭建了“看得明白”记账平台,其包括针对公益组织的记账模块和针对捐赠人和公众的查账模块。借助该解决方案,公益组织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地记录每一笔公益收支的时间、项目、金额,并在随手记平台上自动生成公益账本,供捐赠者和公众下载查看。
此外,在迎接互联网潮流中,公益组织多倾向于信息化改造,但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服务器及维护,参加峰会的腾讯、微软等多家专业人士认为并不可取。腾讯云技术总监黄希彤在分享中介绍,像腾讯云之类的云服务,对符合各级民政部门规定的公益组织免费提供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等一系列专业资源,大大节省了公益组织的IT硬件投入。如遇到网站访问“洪峰”时,仅仅只需要花十几元的运营成本。
刘永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以前恩派也自己买服务器,一台服务器最便宜的是1万多元,放到机房托管每年也要1万元,而采用云服务的话,成本可下降70%。
在采访中,黄希彤还提到了一个观点,IT+公益的创新探索,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更多的是思维的转变。他建议公益人士可以多学习积累互联网思维,
“比如我们在微信里做个‘一起捐’的活动,利用每个用户的社交关系链,用个人的影响力号召用户的好友参与进来,这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思维。”黄希彤说。(崔宁宁)
转载请注明:公益导航 » 第一届中国信息技术公益联盟峰会在深召开 公益事业亟待创新升级